荷兰避税?荷兰垃圾税豁免

admin 28 0

【导读】成都映森财税公司整理“荷兰避税?荷兰垃圾税豁免?”,税务代理就找映森财税,荷兰避税?荷兰垃圾税豁免?的正文如下:

全文目录阅读:

哪些国家属于避税地?

国际避税地有:巴哈马共和国、百慕大群岛、开曼群岛以及瑙鲁、瑞士、列支敦士登、海峡群岛、中国香港、巴拿马、塞浦路斯、卢森堡、荷属安第列斯、荷兰等。

避税地又称“避税港”。多指无税和低税的国家和地区。二十世纪中期,由于许多国家税率不断上升,国际税负差异加剧,资本开始向无税和低税国家和地区聚集。

这些国家和地区主要有三类:根本不课征所得税,如安道尔、巴哈马、巴林、百慕大、坎佩尼亚、摩纳哥、新赫布里底、汤加以及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企业避税的方式多样,从情况归纳,大致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税收的差异性避税。利用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税负差异避税,如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等;利用行业税负差异避税,如生产性企业,商贸企业,外贸出口企业;利用不同纳税主体税负差异避税,如内外资企业、民政福利企业等。

利用不同投资方向进行避税,如高新技术企业;利用组织形式的改变,如分设、合并、新办;改变自身现有条件,享受低税收政策,如改变企业性质,改变产品构成,改变从业人员身份构成等。利用特殊税收政策,如三来一补、出口退税。

2、利用税法本身存在的漏洞。利用税法中的选择性条文如增值税购进扣税的环节不同,房产税的计税方法(从租从价)不同;利用税法条文的不一致、不严密,如对起征点、免征额等。

还有利用一些优惠政策没有规定明确期限的,如投资能源、交通以及老少边穷地区再投资退税等,无时间限制。

3、转让定价避税。关联企业高进低出,或者低进高出,转移利润,涉及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或增值税等;改变利息、总机构管理费的支付,影响利润;改变出资情况,抽逃资本金等,逃避税收。

4、资产租赁避税。如关联企业中,效益好的向效益差的高价租赁设备,调节应纳税所得,求得效益好的企业集团税收负担最小化;关联企业之间资产相互租赁,以低税负逃避高税负,如以缴纳营业税逃避缴纳所得税。

5、避税地避税。纳税人利用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特区、开发区、保税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在这些低税负地区虚设常设机构营业、虚设中转销售公司或者设置信托投资公司,转移利润从而减少纳税。

6、让利销售避税。让利销售减少销项税额,大幅降低销售价格,以换取价格优势,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但国家税收(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受到影响,对企业有益而对税收不利。

7、运用电子商务避税:电子商务是指交易双方利用国际互联网、局域网等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电子商务活动具有交易无国籍无地域性、交易人员隐蔽性、交易场所虚拟化、交易信息载体数字化、交易商品来源模糊性等特征。电子商务给避税提供了更安全隐蔽的环境。

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隐蔽性,避免成为常设机构和居民法人,逃避所得税;利用电子商务快速的流动性,虚拟避税地营业,逃避所得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利用电子商务对税基的侵蚀性,隐蔽进出口货物交易和劳务数量,逃避关税。

因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既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同时也给我国在内的各国税收制度提出了国际反避税的新课题。

国际避税地有哪些?

国际避税地有:巴哈马共和国、百慕大群岛、开曼群岛以及瑙鲁、瑞士、列支敦士登、海峡群岛、中国香港、巴拿马、塞浦路斯、卢森堡、荷属安第列斯、荷兰等。

国际避税地含义: 通常是指那些可以被人们借以进行所得税或同产税国际避税活动的国家或地区,它的存在是跨国纳税人得以进行国际避税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

类型:

1、不征收任何所得税的国家和地区。如:巴哈马共和国、百慕大群岛、开曼群岛以及瑙鲁2、征收所得税但是税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如:瑞士、列支敦士登、海峡群岛。

3、所得税课征仅实行地域管辖权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香港、巴拿马、塞浦路斯等。

4、对国内一般公司征收正常的所得税。如:卢森堡、荷属安第列斯等

5、与其他国家签订有大量税收协定的国家。根据国际税收协定,缔约国双方要分别向对方国家的居民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主要是预提所得方面的税收优惠。如:荷兰

避税地特征:

1、无税或相对低税率

2、交通和通讯便利

3、银行保密制度严格

4、有稳定的货币和灵活的兑换管制

5、有一个重要且不合比例的金融业,而实质性的交易活动相对比例较少

6、提升和推广避税地成为离岸金融中心

7、税收条约的存在与运用

避税地的非税条件:

1、政治和社会稳定

2、交通和通讯便利

3、银行保密制度严格

4、对资金往来无管制

“围剿”避税天堂

苹果、谷歌、脸书、微软等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巨头均将欧洲总部扎寨于爱尔兰。图为苹果位于美国加州圣塔莫尼卡的零售店。 (视觉中国/图)

2021年7月10日,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意大利召开,131个国家就国际税收问题达成两项重大协议:一是将大型跨国企业的部分征税权从企业注册地重新分配至企业经营与盈利地,二是设立全球最低企业税率(预计不低于15%)。

这可能是近百年来针对国际税收体系最深刻的改革,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各国不断流失的税源问题——通过重新分配征税权,铲除滋生逃税的土壤。如果所有国家都采取15%的最低税率,避税天堂自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谈起避税天堂,普通人也能想起一两个名字,开曼、百慕大、泽西、维京群岛等等,这些岛屿以极低甚至为零的税率吸引着全球最富有的人群和企业,因此也被称作“富人天堂”。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跨国巨头,通过在避税天堂辗转腾挪,省下了巨大利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期刊在2015年刊载的一份学者研究报告显示,避税港造成各国政府每年流失的企业所得税高达5000亿至6000亿美元。

这加剧了全球经济不平等,因为在流失的税收收入中,低收入国家占到约2000亿美元,占其GDP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全球低收入国家每年获得的外国发展援助资金总额(约1500亿美元)。

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测算,若新的税收协议达成,每年将至少为全球带来1500亿美元的额外税收,并且至少有1000亿美元的征税利润会被重新分配。详细措施预计在2023年出台。

相比老牌避税天堂,爱尔兰共和国没什么名气。但这个国土面积只有70万平方公里的岛国却有欧洲“硅谷”之称,苹果、谷歌、脸书、微软等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巨头均将欧洲总部扎寨于此。

爱尔兰有一些独特的优势,早在19世纪90年代,就建成了“北美—爱尔兰跨大西洋海底光缆”,成为美国企业设立欧洲数据托管中心的首选。该国平均电费要比其他欧盟国家少三分之一,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满足互联网企业的电力需求。

1980年代,爱尔兰财政赤字飙升,政府为改善经济结构和就业率,对当时新兴的软件企业招商引资,针对IBM、微软、苹果等大公司,给出了大幅度税收优惠。

“爱尔兰名义上的最低税率在12.5%,比欧洲平均只低2%—3%左右,并没有特别大优势。”晨风说。

但爱尔兰政府为了留住企业,以“税收换就业”,要求企业雇用大量当地员工,同时帮助这些企业设计出一套规避税收的程序,其中最早也是最著名的要属与苹果公司的合作,被称之为“爱尔兰双层——荷兰三明治(Double Irish with Dutch sandwich )”。

简而言之,假设苹果在爱尔兰成立一家销售子公司A和一家总部位于避税天堂的空壳子公司B,并在荷兰另设一家空壳公司C。美国母公司将美国以外的收入都归给子公司A,同时将知识产权以低价转让给空壳公司B,B再转让给C,C再授权给A进行销售。A作为销售渠道一旦有了收入,就支付知识产权版税给C,C再向B支付版税。

根据爱尔兰法律,因为C公司为荷兰公司,所以可以免征A公司支付给C公司12.5%的企业税。此外,三家公司同属欧盟,根据荷兰的法律,免缴预提所得税,因此进出C公司的资金转移不用缴税。同时根据爱尔兰税法,总部或者母公司在外国就认定为外国公司,因此B公司转给避税天堂母公司的费用也不用缴税。

A和B就像两片面包夹着C,整个过程中苹果只需要缴纳荷兰低廉的交易税和极少的爱尔兰所得税。此举引发其他国家不满,尤其是法国、德国等苹果欧洲销售大国,几乎没有收到任何消费税。

欧盟委员会2016年裁定,苹果在爱尔兰享受的低税率,等同于爱尔兰为其提供国家补贴,违反欧盟规则,苹果需补缴高达130亿欧元的税款。但欧盟常设法院因证据不足,在2020年最终撤销了上述裁定。

在苹果的启发下,“爱尔兰双层三明治”几乎成为跨国企业避税的代名词,在拥有知识产权的公司中相当流行,尤其是IT行业。

“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都爱上了‘三明治’。”晨风说。

他举例,比如一台苹果手机,它的多道生产工序是在全球不同地方完成的,针对产业链上的每一环,政府都会对加工工厂征税。生产成本往往和原料、人力、厂房等生产资料的价格相关,而且实体工厂的税收很容易确定,因此苹果很难调节这一部分的税收和利润。苹果母公司想要提高这部分利润,只有压缩代工成本,“所以一般加工厂的利润都很薄”。

苹果要做的是把知识产权转移到爱尔兰,因为这是它价格最高的部分,公司可以通过避税进一步放大这部分的收益。这几乎成为一种定式:一家企业的关联公司可能在低税收的避税天堂持有专利,但会向设在高税收国家的关联公司收取很高的品牌使用费,从而实现在低税收管辖区的利润最大化。

于是出现了一个奇特的景象:一面是苹果在全球范围寻找制造商,同时在全球范围进行销售,获得大量收入。另一面则是苹果几乎将所有海外利润集中在爱尔兰的子公司,美国母公司日常经营还需要银行贷款,即便公司账上趴着大笔现金。

现金往往会被用于高管分红、回购股票等资本市场的操作,这些利好消息进一步推动公司股价上升。

很长一段时间,像苹果这样的跨国企业究竟通过避税省去了多少钱,难以计算,主要因为绝大部分避税天堂对注册公司施行保密制度。

根据美国参议院2013年发布的调查,苹果公司通过与爱尔兰政府协商,以远低于该国法定税率12%进行避税。2009年至2012年间,该公司将740亿美元全球销售收入的纳税地点从美国转移到爱尔兰,占到全部海外销售的90.5%,但税率只有平均不到0.1%。

参议院发表相关调查报告后,苹果随即声称,公司2012年在美国上缴了60亿美元企业所得税,占到其在美国收入的30%,相当于美财政部收到的全部企业所得税的2.5%。苹果公司之所以把大量资金移到海外,是因为该公司产品销售的三分之二发生在美国以外地区。

苹果的回复并不能解释为何没有在海外纳税,却也揭示出一个现实:跨国企业的税收问题遇到了根本性的矛盾。

“以前追踪税源,根据的是人流、物流、资金流。数字经济下,实物没了,人流也用不着,如果你用的还是加密货币,那就连资金流也查不到。”杨志勇说。

2008年以前,全世界对于避税天堂的批评仅限于道德谴责,因为无人知道它们究竟给宏观经济将带来多大的影响。

那一年,加布里埃尔·祖克曼(Gabriel Zucman)还只是一家巴黎小券商的实习生,负责记录客户备忘录。他发现几百亿美元资金来往于避税天堂之间,这些数字甚至占到当时国际风险投资总金额的一半以上。

2013年,他成为法国知名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 (Thomas Piketty)的学生,研究全球财富不平等问题。他通过离岸金融的角度解释了税收流失如何加剧了财富不平等现象,并写出了《避税天堂调查》一书。

根据祖克曼的统计,截至2017年,个人藏匿在避税天堂的资金高达8.7万亿美元。英国经济学家、研究机构“税收正义网络”创始人Alex Cobham则估算,美国跨国公司转移至避税天堂的企业利润从1990年代的大约5%—10%增长到今天的25%—30%。

在另一份与哥本哈根大学的合作研究报告中,祖克曼指出,1985年至2018年间,全球平均法定公司税率下降了约一半,从49%降至24%。尤其在2018年,美国在特朗普执政下将税率从35%下调至21%,全球政府都进入了新一轮对税收的“恶性竞争”中。

祖克曼提出,这类大规模的逃税行为不仅让国家损失惨重,也让基础的宏观数据丧失意义,由此可能引发严重的金融后果。

“不公平不仅体现在国家收入的问题上,国家丧失税源意味着可能会加强对普通人的征税力度。”他说,“美国的黄金时代,中产阶级收入的增长速度与百万富翁的产生速度大致相同,而这一时期美国公司近50%的税收收入被用于州和联邦支出。看看现在几近‘枯竭’的中产阶级吧。”

在过去几十年里,大规模的企业税收减免帮助跨国企业积累了不可思议的资金。与此同时,国会只能通过提高工资税来支撑预算,相当于美国中产阶级为此埋单。

祖克曼也承认,过去几十年是自由市场经济获得了胜利,但他并不是要推翻这样的胜利,而是认为,“通过国际间合作,全世界都可以变得更好”。

国际间合作需要某种契机。

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一面肩负消除巨额财政赤字的任务,另一方面要应对愤怒的选民,向他们解释为何政府要由纳税人出资救助“贪婪”的银行家们,即便大家早已对跨国公司和富人逃税的行为感到不满。

2014年,OECD经合组织发布了两项重要计划,一是发布了新版“通用报告标准”(CRS,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该标准与上述美国的FATCA法案类似,要求成员国公开相关金融账户的财产和涉税信息,能够帮助税务主管部门跟踪纳税人的离岸资产。

二是针对跨国公司的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项目(BEPS,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杨志勇形容,BEPS更像是此次OECD国际税制改革的雏形,这一次之所以这么多国家在短时间内同意设置15%的全球最低企业税率,和之前国际税收合作打下的基础有密切关系。

“通过统一的全球税制,重新确认收税标准,能够让各国人民尝到全球化的‘甜头’,而不是加剧贫富差距、加深民粹的情绪。”王辉耀说。

杨志勇有些担忧,尽管OECD确认将于2023年拿出具体税改方案,但悬而未决的问题太多,包括最低税率对哪些企业适用,各国企业的利润率怎么统一,税收利益分配中市场国如何确定,份额如何界定等。

“本质上关系到国际税收利益分配问题,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大家的诉求都不一样,如何才能获得统一的方案?”杨志勇说。

受税制改革影响最大的会计师反倒最“淡定”,晨风的淡定源于业务量的上升。继2021年4月份国际税改的消息传出后,他的邮箱每天都收到跨国公司CTO们的咨询,“大家谈论最多的不是如何迎合国际税改,而是如何找到下一个‘三明治’”。

站在跨国企业的角度,王梓认为,只要任何一个类似爱尔兰的税收洼地存在,企业避税、逃税都不可能完全杜绝,“总有国家和地区愿意放弃部分税收换取其他利益”。

受美国和欧盟施压,爱尔兰政府承诺在2020年之前完成BEPS的要求,苹果、谷歌、脸书等一些巨头也已放弃“爱尔兰双层三明治”模式。

但在传统避税天堂如加勒比地区遭到各国政府限制的背景下,爱尔兰欧盟成员国的身份仍是跨国企业的最佳选择——即便无法达到完全的零税率,爱尔兰的12.5%的低税率仍具吸引力。

(应受访者要求,晨风、王梓为化名)

经典案例:世界上最大的避税企业——苹果公司

2013年5月,美国参议院发布了一份长达40页的备忘录,指出从2009到2012年,苹果公司利用对海外企业在税收方面的漏洞,规避了440亿美元海外收入的税务支出。综合计算,总税率仅为22%,远低于联邦税率的35%。其实,早在2012年,《纽约时报》就刊文指出了苹果公司的国际避税问题。

《纽约时报》披露了苹果公司采取的全球避税手段,包括其国内避税与国际避税策略,并揭露出苹果公司已成功避税数十亿美元。文章引用了曾负责苹果公司iTunes欧洲市场的零售市场营销的前高管罗伯特·哈塔的话,他向媒体公开了他通过卢森堡进行交易让公司减少纳税金额的战略。

另外,曾经参与起草苹果公司国际避税策略的前任主管,也称苹果公司的战略之一就是利用不同地区之间的税率差异这一漏洞进行避税。苹果公司已在全球多个地区如雷诺、爱尔兰、荷兰、卢森堡、英属维尔京群岛等设立办事处,大大降低了其全球纳税额支出,并且都是合法的。

《纽约时报》还报道了苹果公司通过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的美国州和海外国家的子公司,使其应纳税税率大大降低,并远低于大多数同等规模的企业。研究数据称,苹果公司2011年在美国仅联邦税一项就成功避税24亿美元。

以在美国内华达州雷诺市设立的子公司Braebum为例,尽管苹果公司不在雷诺市生产或设计任何产品,但相当一部分销售利润却流入这个Braebum公司,它帮助苹果公司规避了在其他州所产生的高额赋税,原因是内华达州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其实,苹果公司最令世界瞩目的不是其在美国当地的避税策略,而是其设计的名为“Double Irish With A Dutch Sandwich(爱尔兰荷兰三明治)”的国际避税策略。该策略沿用已久,并已被其他跨国公司纷纷效仿甚至直接抄袭采用。

苹果公司利用自己在爱尔兰和荷兰的子公司,合法地将利润转入这些子公司,然后再转出到加勒比岛国,因为上述三地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很低或根本无须缴纳,苹果公司因此成功进行了国际避税。

案例分析

从苹果公司避税的案件来看,其策略虽然很复杂,但是取得了成功。其原因一是各国相关的税收法规不一样,美国法律认为只有在美国注册的公司才是本国公司,才需纳税;二是美国法律认为,不需按国家分别报告收入、赢利和税负,使苹果公司在海外的纳税处于模糊状态。以下两个方面是其最好的避税举证。

1.避税乐园——卢森堡

苹果公司在卢森堡设立了名为iTunes的子公司。该公司在卢森堡只有几十名员工,且公司注册地址显示其规模小、办公环境布置简洁。根据一些现职或离职公司管理人员的说法,当许多国家地区的顾客在苹果公司官方网站下载歌曲、电视节目或者应用软件后,相关的收入会流入登记在卢森堡的这个名为iTunes公司的名下。

其实,苹果公司在卢森堡设立子公司的目的在于享受当地的优惠政策。卢森堡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对于通过开展新业务、采用新制造流程或提供高 科技 服务而获得的利润,可以免除高达8年的25%的公司所得税和市政营业税。

因此,苹果公司作为高 科技 公司,只需把高 科技 服务类的交易在卢森堡进行操作,就可以减免一定程度的税收。苹果公司选择卢森堡这一国际避税乐园进行国际避税,除了使自身免受数十亿的税负外,还使本应属于其他国家及美国本土的税收收入人为地流入卢森堡。

2.“爱尔兰荷兰三明治”

“爱尔兰荷兰三明治”由英文“Double Irish With A Dutch Sandwich”翻译得来,是1994年由苹果公司的一名欧洲财务经理蒂姆·詹金斯提出并帮助建立的一种国际避税策略。这种税务框架帮助苹果成功地实现了公司利润的转移并进行了国际避税。

苹果公司之所以选择爱尔兰,同样是因为爱尔兰政府向苹果公司提供了税收优惠政策。苹果公司通过公司内部的资金转移,把在美国加州产生的专利使用费转移到了爱尔兰,享受了12%左右的税率,而非美国35%左右的税率。

另外,苹果公司还将爱尔兰子公司的部分所有权交给了位于英属维尔京群岛上的鲍德温控股无限公司。鲍德温控股无限公司注册登记的管理人正是苹果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彼得·奥本海默。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公司的优势在于该地区政府保护股东利益,不需要公布受益人身份,且允许一人完全拥有一家有限公司。同时,该地区实施低税率,对外资有限公司税务管制很少。爱尔兰与荷兰签有税收协议,欧盟成员国公司之间的交易免缴所得税。

“爱尔兰荷兰三明治”策略很好地解释了苹果公司的一些报告数字,如苹果公司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税前利润中70%来自国外,30%来自美国当地。从追溯利润来源地可知,苹果公司采用这种避税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税法实施的有效性,并且揭露出苹果公司这一避税行为的买单者不只是美国自己,还包括与美国有经济关联的其他国家。

启示

苹果公司的全球避税策略,引发了国际 社会 对于“避税”的重新思考与激烈争论,导致世界各国纷纷展开国际反避税行动,例如签订国际税收协定等举措,尽量从法律上弥补税收制度的不足,以加强国际税收制度的合理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1.严密的税收法是最有效的避税工具

要避免逃税、避税,就要加强反避税立法,提高防范国际避税行为的意识,弥补税收漏洞与不足,尽量不给跨国纳税企业可乘之机,使税法真正做到平等、公正,避免重复征税以及税负失衡。

一般来说,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加强对关联企业的税务监管,明确关联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二是对转让定价应该制定明确的、限制甚至制止的法律措施;三是明确税务机关对外资企业税收的审查范围和处罚措施。

2.保证税收监管的有效实施

加强监管是对避税采取的非常必要的一项管理措施。一是要提高涉外税务人员的素质,涉外税务人员应掌握审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税法等多种相关业务知识;二是要加强税务调查,除了要求跨国企业提交税务报告,还应通过税务顾问、审计部门,加强跨国企业的纳税透明度;三是要对跨国企业的纳税报告义务予以明确告之,使之系统化和规范化。

3.加强国际的税收协作

国际避税涉及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因此,仅靠一个国家的相关立法和税务监管是远远不够的。要防止国际的避税,必须采取双边或多边的措施,这就需要在有关国家之间签订反避税的国际税收协定。比如,两国税务部门之间进行税务情报交换;对两国间国际避税行为,双方协商处理办法;各国国内相关税法的变动情况要及时告知合作方税务部门。

怎样才能做到合理避税

税收筹划,合理避税方案   头像!

怎样才能合理避税?

一、用好用活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好合理避税

(一)增值税方面的主要税收政策

1、免税产品。如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属于《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免税项目。

2、对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销售其自主开发生产的动漫软件,提供管道运输服务,以及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和有形动产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的融资租赁业务,按13%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3、对出版物在出版环节,根据不同的出版物分别执行先征后退50%或100%的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

(二)所得税方面的主要合理避税方法

1、3免3减半的定期减免。如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水节能项目所得。

2、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享受15%优惠税率的行业。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

除了以上方法以外,还可以利用地方性招商税收优惠政策

现在,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合理避税方式是运用地方招商引资税收优惠地区节税,

又称总部经济优惠政策节税。

在重庆、江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稳定,力度较大!可以成为企业节税首选!

具体节税政策如下:

重庆优惠政策:

有限公司(分公司及新办公司)

1.奖励地方政府留存的50%—70%作为财政扶持

(增值税地方留存50%,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40%)

2.按照企业年纳税额的不同,可以享受不同比例的税收优惠政策,针对纳税大户,可“一事一议”

3.当月缴税,次月奖励

江苏优惠政策:

有限公司(分公司及新办公司)

1.奖励地方政府留存的75%—85%作为财政扶持

(增值税地方留存50%,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40%)

2.按照企业年纳税额的不同,可以享受不同比例的税收优惠政策,针对纳税大户,可“一事一议”

3.当月缴税,次月奖励

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生成经营所得税:2%;增值税:1%;附加税:0.285% 综合税负:3.28%(不含税)

注:个人独资企业如有需要可以申请核定征收方式纳税!

注:总部经济招商,不要求企业实体入驻,不影响企业实体办公

荷兰为何成为国际避税重地

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跨国公司 迅速发展起来。跨国公司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起到了 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跨国公司广泛地利用各国的税收优惠、税收漏洞进行避税,严 重地影响了各国的财政收入。因此,许多国家~~~~~~荷兰

【总结】税务问题“荷兰避税?荷兰垃圾税豁免?”读后还不懂,找映森财税客服解答,更多“荷兰垃圾税豁免”相关资讯关注https://7iiiiii.com/

企业税务合规,映森代理记账

长按复制微信号:18988772738 添加客服

1对1专业税务师在线解答

标签: 荷兰避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